【二桃杀三士什么意思】“二桃杀三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出自《晏子春秋》,讲述的是齐国大夫晏婴用两个桃子巧妙地除掉了三位勇猛但心怀不满的将领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用计谋或小恩小惠来达到除掉对手的目的。
一、成语简介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二桃杀三士 |
出处 | 《晏子春秋》 |
含义 | 用两个桃子诱使三人互相争斗,最终导致三人死亡,比喻以小利引诱他人自相残杀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使用计谋或手段达到目的,带有贬义 |
近义词 | 以毒攻毒、借刀杀人 |
反义词 | 公平竞争、正大光明 |
二、故事背景与内容
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位勇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因功高震主,行为傲慢,引起了齐景公的不满。晏婴(即晏子)为保国家安定,决定除掉这三人。
他设计了一个计策:让齐景公赏赐两人桃子,并让他们根据功劳大小来分食。三人争抢桃子,最后因争功而相互指责,最终自相残杀,全部身亡。
三、成语寓意
1. 智谋胜于武力:晏婴没有直接动用武力,而是通过智慧和策略解决问题。
2. 人性弱点:三人因骄傲、嫉妒和虚荣心而失去理智,最终走向毁灭。
3. 权力斗争:反映了古代宫廷中常见的权谋斗争,强调了政治环境的复杂性。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二桃杀三士”常被用来形容:
- 企业内部的派系斗争
- 管理层通过利益分配来控制员工
- 在竞争中利用对手之间的矛盾达到目的
五、总结
“二桃杀三士”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智慧与权谋的象征。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时,需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的冲动或虚荣而陷入困境。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用计谋或小利引诱他人自相残杀 |
故事来源 | 《晏子春秋》 |
寓意 | 智谋、人性弱点、权力斗争 |
现代意义 | 描述职场、管理中的权谋手段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或分析复杂的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