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翻译及赏析】《原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篇散文,属于其“古文运动”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通过剖析“毁”的根源,批判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互相诋毁的不良风气,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本善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社会道德重建的深切期望。
一、
《原毁》开篇即指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意思是古代的君子在要求自己时非常严格全面,在对待他人时则宽容简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失去了这种美德,开始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苛刻的批评和指责,形成了“毁”的风气。
韩愈认为,“毁”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他人缺乏理解与包容,而更多地出于自身的嫉妒与不满。他强调,真正的君子应当“修其身,正其心”,而不是一味地去挑剔他人的过失。文章最后呼吁人们回归本心,重视修养,以德服人。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容而简约。 |
|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而恕己也薄。 |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责备别人时详细而苛刻,宽恕自己时却十分吝啬。 |
| 夫是故,贤者不自得于人,而人亦不自得于贤者。 | 因此,贤能的人不会被他人所认可,而他人也不会真正认可贤能之人。 |
| 故夫毁也者,起于不相知;而毁之甚也,起于不相知之深。 | 所以,诽谤的产生是因为彼此不了解;而诽谤最严重的时候,正是由于彼此了解得越深。 |
| 吾尝学于古之君子,未尝见其有毁也。 | 我曾经向古代的君子学习,从未见过他们有诽谤的行为。 |
| 今吾观于人,或毁人而自以为忠,或受毁而不怒,或闻毁而喜。 | 如今我观察世人,有的人诽谤别人却自以为忠诚,有的人受到诽谤却不生气,有的人听到诽谤反而高兴。 |
三、赏析要点
| 赏析点 | 内容说明 |
| 思想深刻 | 韩愈通过“毁”这一现象,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
| 语言简练 | 文章语言平实但富有力量,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
| 批判现实 | 文章直指当时社会的弊端,表现出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与反思。 |
| 倡导仁爱 | 韩愈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反对无端指责,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
四、结语
《原毁》不仅是一篇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文章,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应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少一些偏见与指责。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