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徐有贞简历】徐有贞(1407年-1472年),字元玉,号天全,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以“夺门之变”中的关键作用而闻名。他在明英宗复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因权谋与争议被贬,最终在晚年仍留下一定的历史影响。
一、生平简要总结
徐有贞早年勤奋好学,科举入仕,初任翰林院编修,后逐步升迁至礼部侍郎。他擅长天文历法,曾参与修订《大统历》。在“土木堡之变”后,他支持景帝即位,并参与朝政。1457年,他协助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因此被封为武功伯,授太子少保,成为朝廷重臣。然而,其权势过盛,引发朝中不满,最终被弹劾罢官,流放广东。多年后,虽短暂复职,但不久病逝。
二、徐有贞主要经历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生年份 | 1407年 |
| 去世年份 | 1472年 |
| 字 | 元玉 |
| 号 | 天全 |
| 籍贯 | 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 |
| 科举功名 | 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
| 官职 | 礼部侍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武功伯 |
| 主要贡献 | 参与修订《大统历》;策划“夺门之变”,助明英宗复位 |
| 重要事件 | 土木堡之变后支持景帝;参与“夺门之变” |
| 结局 | 被弹劾罢官,流放广东,晚年复职未久病逝 |
三、历史评价
徐有贞在明代政治舞台上扮演了复杂角色。他既有文才,也有权谋,是典型的“能臣”与“权臣”结合体。他的行为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政治动荡。尽管他在“夺门之变”中立下大功,但因专权跋扈,最终遭到清算。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赞其忠诚与才能,也有人批评其权术与野心。
四、结语
徐有贞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既是明中期政治风云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历史争议的焦点。他的经历不仅体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紧密联系,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政治生态的重要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