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是不是成语】“世外桃源”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一个理想化、与世隔绝的安乐之地。那么,“世外桃源”是不是一个成语呢?本文将从定义、来源和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世外桃源”最早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富足、没有战乱的理想世界,后人便用“世外桃源”来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或隐居之所。
虽然“世外桃源”在日常语言中广泛使用,但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成语一般是指结构固定、意义完整、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四字词语,而“世外桃源”是四个字组成的短语,更偏向于一个固定搭配或俗语。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其使用频率高、表达形象,很多人也把它当作成语来使用,甚至在一些辞典中也被归为成语类别。因此,关于“世外桃源”是否为成语,存在一定争议。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来源 | 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理想化的避世之地。 |
| 结构形式 | 四字短语:“世外桃源” |
| 是否成语 | 有争议。传统上不被视为成语,但在现代语言中常被当作成语使用。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文学、口语中,形容理想、安宁、与世无争的生活环境。 |
| 文化含义 | 象征理想国、隐居之所,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
| 现代使用情况 | 广泛使用,部分词典将其列为成语。 |
三、结论
“世外桃源”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被广泛接受为一种固定表达,甚至被部分权威词典收录为成语。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视语境灵活处理。如果你是在正式写作或考试中,建议根据具体要求判断是否将其视为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