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的意思】“同仇敌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共同对敌、团结一致、情绪激昂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意是“共同的仇恨和愤怒”,后用来比喻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敌人或不公正的行为。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同仇敌忾 |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 释义 | 共同的仇恨和愤怒,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对付敌人或不公。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群体行为,强调团结与一致对外的精神。 |
| 近义词 |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
| 反义词 | 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
二、成语背景与演变
“同仇敌忾”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当时用来描述诸侯国之间因共同敌人而联合抗敌的情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精神象征,常用于激励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侮。
在近代历史上,“同仇敌忾”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民族救亡运动中,成为鼓舞人心的重要口号。
三、实际应用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历史事件 |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侵略者。 |
| 现代社会 | 面对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积极支援灾区。 |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战士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园。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集体行为,不适合用于个人之间的矛盾。
2. 情感色彩:带有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适用于正面场合。
3. 语气强度:较为正式、庄重,适合书面表达或正式演讲。
五、总结
“同仇敌忾”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