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时间】1999年5月7日,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在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空袭行动中,误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和一名翻译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这一事件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强烈的抗议和外交交涉,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事件背景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现塞尔维亚)发动了长达78天的空袭,目的是阻止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冲突升级。尽管中国多次呼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争端,但北约仍坚持军事干预。
在此次空袭过程中,由于情报失误或技术错误,美军B-2隐形轰炸机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下了精确制导炸弹,导致使馆建筑严重受损。
二、事件经过
| 时间 | 事件描述 |
| 1999年5月7日 | 美国B-2轰炸机从密苏里州基地起飞,执行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任务。 |
| 19:00左右 | 轰炸机向贝尔格莱德方向飞行,并在接近目标区域时投下炸弹。 |
| 19:30左右 | 炸弹击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严重损毁。 |
| 19:45左右 | 使馆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开始撤离现场。 |
三、事件影响
1. 国内反应:事件发生后,中国民众纷纷前往美国驻华使领馆示威,表达对美方的强烈不满。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游行,要求美国道歉并赔偿。
2. 外交交涉:中国政府对此表示“震惊”和“强烈谴责”,要求美国政府做出正式解释并承担相应责任。最终,美国政府承认这是“严重的误判”,并表示“深表歉意”。
3. 国际反响:该事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许多国家和媒体对中国遭遇的不公表示同情,也对北约的行动提出质疑。
4. 中美关系:尽管事件后双方进行了多轮外交沟通,但此次事件对中美关系造成了长期负面影响,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四、后续处理
- 赔偿与道歉:美国政府最终同意向中国支付2.8亿美元的赔偿金,并公开道歉。
- 调查与反思:美国军方随后展开内部调查,承认在目标识别和情报分析上存在严重失误。
- 使馆重建:中国于2001年在贝尔格莱德重新设立大使馆,并对原址进行修复。
五、历史意义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不仅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化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反映了大国之间在利益冲突中的脆弱平衡,也提醒人们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界限往往非常微妙。
总结:
1999年5月7日,美国在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误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的强烈抗议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最终促使美国作出道歉并赔偿。此事件不仅影响了中美关系,也成为国际政治史上的一个警示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