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炭工业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有效控制和减少煤炭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旨在规范企业排污行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该标准涵盖了煤炭开采、洗选、运输及煤矸石处置等环节,明确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并提出了相应的监测与管理要求。通过严格执行排放标准,能够有效降低煤炭工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以下是对《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 污染物类型 | 排放限值(单位) | 监测要求 | 处理措施 |
| 烟尘 | ≤150 mg/m³ | 定期监测 | 安装除尘设备 |
| 二氧化硫 | ≤200 mg/m³ | 实时监控 | 使用脱硫装置 |
| 氮氧化物 | ≤300 mg/m³ | 数据记录 | 采用低氮燃烧技术 |
| 化学需氧量(COD) | ≤80 mg/L | 水质检测 | 建设污水处理系统 |
| 悬浮物 | ≤70 mg/L | 水质检测 | 沉淀池处理 |
| 煤矸石堆存 | 无害化处理 | 土地复垦 | 分类堆放、绿化覆盖 |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责任,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并向公众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总体来看,《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仅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煤炭工业将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