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被删的最后一句】《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篇寓言性散文,收录在《欧阳文忠公文集》中。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卖油老人用高超技艺倒油的故事,传达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讽刺了某些人自恃技艺高超、目中无人的态度。
然而,在现代语文教材中,《卖油翁》的原文曾被删去最后一句话,这一改动引发了部分学者和读者的关注与讨论。
一、原文与删减内容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结尾句 | “康肃笑而遣之。” |
| 教材删减后句子 | “康肃笑而遣之。”(未删)或仅保留前文,未提及此句 |
实际上,根据多数版本的教材,《卖油翁》并未完全删除最后一句,而是有些版本在教学过程中省略了该句,导致学生对故事的完整性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
二、为何要删去最后一句?
1. 简化教学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能选择删减部分语句以突出重点。
2. 避免歧义:“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字,有人解读为轻蔑,也有人认为是赞赏。这种模糊性可能引起教学争议。
3. 强调核心寓意:教学目标更倾向于“熟能生巧”,而非人物心理变化,因此部分教师选择忽略最后一句。
三、最后一句的意义分析
“康肃笑而遣之”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 “笑”字的多义性:可能是对卖油翁技艺的认可,也可能暗含对陈尧咨傲慢态度的讽刺。
- 人物关系的变化:从最初的对立到最终的和解,展现了人物性格的转变。
- 作者的批判意味:通过“笑”字,表现出欧阳修对骄傲自满者的批评,以及对谦逊技艺者的褒扬。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主旨 | 通过卖油翁的技艺,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讽刺自满者。 |
| 最后一句作用 | 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增强故事完整性与讽刺意味。 |
| 删减原因 | 教学简化、避免歧义、突出核心寓意。 |
| 作者意图 | 批评骄傲自满,推崇技艺与谦逊。 |
结语
《卖油翁》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最后一句虽看似简单,实则承载着作者的深意。在教学中,若能还原原文,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语言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