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名词解释】《罗摩衍那》(Rāmāyaṇa)是印度古代最重要的史诗之一,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它以诗歌形式叙述了王子罗摩的生平事迹,蕴含深厚的宗教、哲学和道德思想,对印度文化、文学、艺术乃至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罗摩衍那》由古印度诗人瓦尔米基(Vālmīki)创作,全诗共七卷,约24,000颂,内容围绕王子罗摩的流放、妻子悉多被魔王罗波那劫走、最终战胜恶势力、回归王位等情节展开。故事中强调忠诚、责任、牺牲与正义,体现了印度教中的“达摩”(Dharma)理念。
该作品不仅在印度本土广为流传,还传播至东南亚各国,如泰国、印尼、柬埔寨等地,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罗摩衍那》在文学、戏剧、舞蹈、绘画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是印度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罗摩衍那 |
| 原文名称 | रामायण (Rāmāyaṇa) |
| 创作者 | 瓦尔米基(Vālmīki) |
| 类型 | 史诗(叙事诗) |
| 语言 | 梵语 |
| 结构 | 七卷(Kandas) |
| 主要人物 | 罗摩、悉多、罗波那、哈努曼、婆罗多、提婆卢陀 |
| 核心主题 | 忠诚、责任、正义、牺牲、信仰 |
| 文化影响 | 印度及东南亚文化的重要基石 |
| 艺术表现 | 戏剧、舞蹈、壁画、音乐、影视等 |
| 宗教意义 | 体现印度教“达摩”(Dharma)理念 |
| 重要性 | 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 |
三、结语
《罗摩衍那》不仅是文学杰作,更是印度精神文化的象征。它通过英雄罗摩的故事,传递了关于人性、道德与信仰的深刻思考,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亚洲各地的文化与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