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文言文的意思】“手不释卷”是一个出自古代文言文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即使在闲暇时也不断翻阅书籍。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求,也反映了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手不释卷”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遂拜蒙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后进位右都督,赐金印紫绶,迁镇南将军,以功加荆州牧。蒙少不修书传,及为将,乃自勤学,手不释卷。”这段话讲的是东吴名将吕蒙年轻时不喜读书,后来发奋学习,常常手不释卷,最终成为一位有才略的将领。
二、字面解释
- 手不释卷:意思是手上拿着书本,从不放下。
- 释:放下。
- 卷:指书卷、书本。
三、引申意义
“手不释卷”不仅仅是指物理上拿着书本,更强调一种持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它常用于赞美那些热爱学习、勤于钻研的人。
四、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手不释卷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字面意思 | 手上不放下书本 |
引申含义 | 勤奋好学,酷爱读书 |
使用对象 | 常用于形容勤奋学习的人 |
现代用法 | 赞美他人好学精神或表达自己热爱阅读 |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手+不释卷) |
情感色彩 | 积极正面,褒义词 |
五、延伸思考
“手不释卷”不仅是古代士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值得学习的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无论是阅读纸质书籍还是电子资料,只要心怀求知欲,都能做到“手不释卷”。
通过了解“手不释卷”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表达方式,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