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古今异义】《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音乐意象著称。在学习这篇古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意义不同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为“古今异义”。了解这些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一、
《琵琶行并序》中的古今异义词主要体现在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上。有些词在古代表示一种具体的行为或状态,而现代则可能引申为抽象的概念或不同的含义。例如,“行”在古代既可以指“行走”,也可以指“诗歌体裁”,而在现代多用于“行为”或“行业”。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方式。
此外,一些词语在古代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如“曲”、“调”、“声”等,现代人对其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因此,在阅读时需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避免误读。
二、古今异义词对照表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 今义 | 出处 | 说明 |
行 | 歌行体(诗体) | 行走、行为 | “琵琶行” | “行”在此为诗歌体裁,非现代“行走”之意 |
曲 | 乐曲、歌曲 | 弯曲、不直 | “曲罢悯然” | 古代“曲”指音乐作品,现代多用于形状 |
调 | 音调、曲调 | 调整、调配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古代“调”指音乐旋律,现代多用于操作 |
声 | 声音、乐声 | 声音、声誉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古代“声”多指音乐之声,现代泛指一切声音 |
感 | 感动、感慨 | 感觉、感知 | “感斯人言” | 古代“感”含情感触动,现代多用于感官体验 |
言 | 话语、言语 | 言语、语言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古代“言”指说话的内容,现代多指语言本身 |
悯然 | 悲伤、怜悯 | 愁苦、忧郁 | “曲罢悯然” | 古义强调情感上的同情,现代多用于情绪低落 |
素 | 白色、朴素 | 平常、向来 | “曲罢悯然,自言本是京城女” | 古代“素”指白色,现代多用于“平素” |
旧 | 以前的、过去的 | 不新的、陈旧的 | “我从去年辞帝京” | 古义强调时间上的过去,现代多用于物品状态 |
三、结语
通过对《琵琶行并序》中古今异义词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语言风格和作品内涵。这些词语不仅是古文阅读的难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切入点。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逐步积累对古汉语的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