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词语意思是什么】“黄钟毁”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黄钟毁,无以调和。天子失道,诸侯不义。”这句话的本意是说,黄钟(古代音律中的正音)被毁坏,就无法调和五音,比喻国家或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失去了根本的规范与和谐。
在现代语境中,“黄钟毁”常用来形容一种社会或文化根基的丧失、道德标准的崩塌,或是某种传统价值体系的瓦解。它带有一定的警示意味,提醒人们重视制度、伦理与文化的延续。
一、
“黄钟毁”原指古代音律中的正音被毁,后引申为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文化根基的破坏。该词多用于批评社会风气败坏、制度失衡或传统文化被忽视的现象。其内涵深刻,具有较强的文化象征意义。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黄钟毁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原意 | 黄钟(古代音律中的正音)被毁,无法调和五音 |
引申义 | 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文化根基的破坏 |
使用场景 | 批评社会风气、制度失衡、传统文化被忽视等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评论或学术语境中,强调文化或制度的崩溃 |
文化含义 | 警示人们重视传统、制度与伦理的维护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黄钟毁”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隐喻,提醒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不要忽视根本的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