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笑里藏刀的典故

2025-10-04 03:31:04

问题描述:

笑里藏刀的典故,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4 03:31:04

笑里藏刀的典故】“笑里藏刀”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和善可亲,内心却暗藏杀机或阴谋。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历史故事,最早出自《旧唐书·李义府传》。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轻信表面的善意。

典故背景

“笑里藏刀”的典故最早见于唐朝时期。李义府是唐太宗时期的官员,他外表温和谦恭,言辞动听,但内心阴险狡诈,善于阿谀奉承,常以甜言蜜语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因此,当时的人们称他为“笑里藏刀”,意指他虽然笑容可掬,却暗中谋害忠良、陷害无辜。

后来,“笑里藏刀”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友好、实则心怀不轨之人。它的核心含义是:外表和善,内藏祸心。

成语解析

项目 内容
成语 笑里藏刀
拼音 xiào lǐ cáng dāo
出处 《旧唐书·李义府传》
含义 表面和善,内心狠毒;虚伪奸诈
用法 形容人表里不一,心怀鬼胎
近义词 口蜜腹剑、阳奉阴违、两面三刀
反义词 赤诚相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历史与文化影响

“笑里藏刀”这一成语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常见,在现代影视、小说、甚至日常交流中也经常被引用。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判断一个人的品行。

此外,该成语还被用于政治、商业等领域,强调对人性复杂性的认识。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判,也是一种社会经验的总结。

总结

“笑里藏刀”源自唐代历史人物李义府的为人,后成为形容虚伪奸诈的成语。它揭示了人性中表里不一的一面,提醒人们在面对他人时应更加谨慎。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增强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