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立是什么意思】一、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这句话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发动起义时所说的一句口号。其字面意思是:“应该被立为君主的人是公子扶苏。”这里的“立”指的是“被拥立为君王”或“即位”。
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含义。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边疆,后来死于非命。他的死引发了民间对秦朝暴政的不满,也使得他成为一种象征——一个有德行、有威望但未能继位的皇子。
陈胜、吴广起义时提出“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既是对秦二世胡亥篡位的否定,也是借助扶苏的声望来争取民心,增强起义的合法性与号召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背景解释 |
当立者 | 应该被立为君主的人 | 指本应继承帝位、具有合法性的皇室成员 |
乃 | 是 | 表示判断,强调身份 |
公子扶苏 | 秦始皇的长子,曾被派往北方戍边 | 因劝谏秦始皇而遭贬,后被赵高等人害死 |
立 | 被拥立为君王 | 在古代政治语境中,指通过某种方式获得皇位 |
出处 | 《史记·陈涉世家》 | 陈胜、吴广起义时提出的口号 |
三、补充说明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不仅是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当时社会情绪的反映。扶苏虽未真正登基,但在民间人心中却是一个理想化的君主形象。陈胜借扶苏之名,实际上是在挑战秦二世的合法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秦朝暴政的反抗。
这一口号也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正统论”——即谁有资格继承皇位,不仅取决于血缘,还取决于道德和民意。
四、结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的“立”字,不仅仅是简单的“被立为君主”,更是一种政治立场和道德诉求的体现。它反映了秦末社会对正义与合法性的追求,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