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是什么意思】“咄咄逼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言语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压迫感和攻击性,让人感到被威胁或难以应对。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说话方式强硬、态度强势,甚至带有挑衅意味的情况。
下面是对“咄咄逼人”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咄咄逼人 |
拼音 | duō duō bī rén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王右军(羲之)作会稽内史,……其人已死,而其言犹在,咄咄逼人。” |
释义 | 形容言语或行为具有强烈的压迫感,使人感到被威胁或难以招架。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语气或行为过于强势,带有攻击性。 |
情感色彩 | 贬义词 |
近义词 | 威胁、凌厉、咄咄怪事(引申义) |
反义词 | 温和、谦逊、委婉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日常对话中:
- 例句:“他说话咄咄逼人,让人很难接受。”
- 解析:指对方说话态度强硬,让人感到不适。
2. 职场沟通中:
- 例句:“领导在会议上咄咄逼人,让员工感到压力很大。”
- 解析:形容领导的语气或态度过于严厉,令人紧张。
3. 新闻报道中:
- 例句:“该官员面对记者提问时咄咄逼人,引发公众不满。”
- 解析:指官员回应问题时态度强硬,缺乏礼貌。
三、常见误用提示
- “咄咄逼人”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而非事物本身。
- 不可滥用为“咄咄怪事”,后者是另一个成语,意为“奇怪的事”。
- 在正式写作中,应避免过度使用此成语,以免显得语气过于激烈。
四、总结
“咄咄逼人”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表达时态度强硬、气势汹汹,容易让人产生被压迫的感觉。它在日常交流、职场沟通乃至新闻评论中都有广泛应用,但需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给人留下不友善的印象。
通过理解它的含义与使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场合更恰当地运用这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