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全文及解释】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真挚,尤其擅长咏史怀古和抒情写景。杜牧的诗作多以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为主,内容涉及历史、人生、自然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以下是对杜牧部分代表诗作的全文及简要解释,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理解。
诗名 | 全文 | 解释 |
《山行》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诗人描绘秋日山中景色,通过“石径”、“白云”、“枫林”等意象,表现山间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
《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描写清明节时的阴雨天气,行人旅途中的凄凉心境,以及寻找酒家的场景,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通过描写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讽刺那些不关心国事、只知享乐的人。 |
《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借古讽今,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表达对历史机遇的感慨,也隐含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思考。 |
《秋夕》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描绘秋夜的静谧与美丽,通过“银烛”、“流萤”、“牵牛织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惆怅的氛围。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描绘扬州秋夜的美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赠别二首·其一》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赞美一位年轻女子的美貌与气质,用“豆蔻年华”比喻少女的青春美丽,语言优美动人。 |
总结:
杜牧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还有对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使诗歌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通过对杜牧诗作的阅读与理解,不仅能感受到唐代文化的魅力,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