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拔山的意思是什么】“举鼎拔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力量极大,能够举起沉重的鼎、拔起高山,比喻人的力气或能力非常强大。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英雄人物或具有非凡能力的人,在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常见。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举鼎拔山 |
拼音 | jǔ dǐng bá shān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后演变为“举鼎拔山”。 |
释义 | 形容人力量极大,能举起重物、拔起高山,比喻能力非凡。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英雄人物或有超凡能力的人。 |
近义词 | 力大无穷、力可扛鼎 |
反义词 | 软弱无力、力不从心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举鼎拔山”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末楚汉相争时期,项羽被描述为“力能扛鼎”,即能举起沉重的鼎,后来逐渐演化为“举鼎拔山”,意指其力量足以移山倒海,象征着极强的体能和意志力。
在古代文学中,“举鼎拔山”常用来赞美英雄人物,如项羽、刘邦等,也用于描写神话传说中的神力者。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历史人物描写:
“项王力能举鼎拔山,天下莫敌。”
2. 文学作品引用:
“他虽出身寒微,却有举鼎拔山之志,终成一代英豪。”
3. 现代比喻用法: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举鼎拔山的干劲,令人敬佩。”
四、注意事项
- “举鼎拔山”是书面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 该成语强调的是“力量”和“能力”,而非单纯的力量大小。
五、结语
“举鼎拔山”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力量与意志的赞美。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英雄精神的推崇,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