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黄牛滩原文及翻译注释】《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学名著,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河流水系及其相关历史、地理、风俗等内容。其中“黄牛滩”一节,描写了长江三峡中的一段险峻河段,文辞优美,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一、原文
> 水经注·黄牛滩
> 黄牛滩,在峡中,其山甚高,其岸甚狭。江水湍急,流势迅疾,两岸多石,如人形、兽形,或如牛状。故名“黄牛滩”。滩上有一石,状若黄牛,背上有纹,如刀刻之迹,人以为神物,不敢犯也。江水至此,常有雷声,人谓之“雷滩”。又云:“黄牛滩者,古之巫祝之所居也。”
二、翻译
> 黄牛滩位于峡谷之中,山势高耸,两岸狭窄。江水湍急,水流迅速,两岸多为岩石,形状如人、如兽,或如黄牛。因此得名“黄牛滩”。在滩上有一块巨石,形状像黄牛,背上刻有纹路,像是刀刻的痕迹,人们认为这是神灵之物,不敢触碰。江水在此处常常发出雷鸣般的声音,人们称之为“雷滩”。也有人说,黄牛滩是古代巫师居住的地方。
三、注释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黄牛滩 | 长江三峡中的一段险滩,因岩石形状似黄牛而得名 | 《水经注》 |
石纹 | 岩石上的天然纹理,被古人视为神迹 | 《水经注》 |
巫祝 | 古代祭祀时主持仪式的人,有沟通人神之职 | 《水经注》 |
雷滩 | 江水奔腾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故称“雷滩” | 《水经注》 |
四、总结
《水经注·黄牛滩》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长江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传说。文中不仅记录了黄牛滩的地貌特征,还融入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想象,如“黄牛石”、“雷滩”等,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此篇文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研究古代地理与民俗的重要资料。
文章原创性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