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袁家渴记原文及翻译

2025-08-31 11:26:35

问题描述:

袁家渴记原文及翻译,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31 11:26:35

袁家渴记原文及翻译】《袁家渴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袁家渴一带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欣赏与寄情于自然的情怀。以下为原文、翻译及。

一、原文

袁家渴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里,土人谓之“袁家渴”。渴上皆山,多美石,可为砚。水南流,至石间,折而北,入于潭。潭西十五步,有石如立人者,曰“龙骨”。潭中多大石,杂列如棋,青苔覆之,若有所待。潭西南隅,有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二、翻译

从西山的山路向北走,翻过黄茅岭后向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延伸,寻找却找不到尽头;另一条稍微向北再向东,不超过四十里,当地人称它为“袁家渴”。袁家渴上方都是山,有很多美丽的石头,可以用来做砚台。水流向南,经过石头之间,折向北,流入一个深潭。深潭西边十五步处,有一块石头像站着的人,称为“龙骨”。潭中有很多大石头,杂乱地排列着,像棋子一样,上面覆盖着青苔,仿佛在等待什么。潭的西南角有一个小石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整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头底部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形成小洲、岛屿、山崖等形状。青翠的树木和藤蔓缠绕摇曳,长短不一,随风飘动。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阳光照下来,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静止不动;忽然游到远处,来回穿梭,好像在和游人嬉戏。

三、

项目 内容
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文体 山水游记
写作背景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寄情山水,写下多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
主要内容 描绘袁家渴地区的山石、流水、小潭及水中鱼群,展现自然之美
语言风格 简洁生动,富有画面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情感表达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隐含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超脱

四、文章特点

1. 结构清晰:文章按空间顺序展开,由远及近,层次分明。

2. 描写细腻:对山石、水势、植被、鱼群等细节刻画细致,富有感染力。

3. 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4.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句式变化丰富,具有古典散文的韵味。

五、阅读启示

《袁家渴记》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记录,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因忙碌而忽视自然之美,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在喧嚣之中也要学会静心观察身边的风景,感受生活中的诗意与宁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