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因祸福避趋之上一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原句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安危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林则徐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民族英雄,因虎门销烟而闻名。他在被贬新疆伊犁途中,写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仍心系国家、不惧艰险的决心。
原句为: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怎能因为个人的祸患或福分而选择逃避或趋附呢?
二、诗句解析
词语 | 含义 | 表达情感 |
苟利国家 | 只要对国家有利 | 坚定的爱国情怀 |
生死以 | 把生死置之度外 | 不怕牺牲的精神 |
岂因祸福 | 怎么会因为祸患或福气 | 对个人得失的超然态度 |
避趋之 | 回避或趋附 | 对个人利益的漠视 |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这句诗不仅体现了林则徐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 责任担当:在面对国家大义时,不应计较个人得失。
- 无私奉献:真正的爱国者应有舍己为国的精神。
- 坚定信念: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初心和信仰。
四、总结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畏艰难的崇高精神。这不仅是历史上的名言,更是当代人应当学习的榜样。
内容 | 说明 |
出处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原文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含义 | 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 |
精神 | 坚定、无私、忠诚 |
启示 | 责任、担当、信念 |
通过这句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林则徐的赤子之心,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在当今社会中坚持正义、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