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中通外直的出处是哪里

2025-08-07 16:11:13

问题描述:

中通外直的出处是哪里,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7 16:11:13

中通外直的出处是哪里】“中通外直”这一词语常用于形容植物,尤其是竹子的形态特征。它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但具体语境和含义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

“中通外直”原意是指竹子内部中空、外表笔直,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特点。虽然该词并非直接出现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其精神内涵与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有密切关联。在现代语境中,“中通外直”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正直、内心通达、外表刚直不阿。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中通外直”的出处及含义,以下为详细说明:

项目 内容
词语含义 指竹子内部中空、外表笔直,引申为人的正直、通达、不阿谀奉承的品质
出处 非直接出自某篇古文,但常见于对竹子的描写中,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等作品
文学背景 苏轼在文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豁达与超然,与“中通外直”的精神相契合
现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品高尚、性格正直、不随波逐流
相关诗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二、补充说明

尽管“中通外直”不是直接出现在某一篇古文中的固定成语,但它广泛用于描述竹子的形态,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在苏轼的作品中,竹子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这与“中通外直”的精神高度一致。

此外,这一词语也常被引用在现代文章或演讲中,用来赞美那些具有独立人格、坚持原则的人。

三、结语

“中通外直”虽非出自某一部特定的古籍,但在文学与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一种对自然事物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格理想的追求。了解其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君子”品格的推崇。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