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落虎口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羊落虎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陷入危险的境地,无法逃脱。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常用于描述弱者被强者欺负、或者处于不利地位的情景。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羊落虎口 |
拼音 | yáng luò hǔ kǒu |
含义 | 比喻弱者落入强者的手中,难以逃脱,处境危险。 |
用法 | 多用于比喻人处于困境或被强势一方控制的情况。 |
近义词 | 任人宰割、自投罗网、瓮中之鳖 |
反义词 | 脱离险境、化险为夷 |
二、成语出处
“羊落虎口”这一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 “今秦攻齐,齐与秦接壤,非若赵之远也。今王不救齐,齐将亡矣。夫羊入虎口,虎未食,而人先夺之,其势不可得。”
这段话的大意是:如果齐国被秦国攻打,齐国将面临灭亡。就像羊进入虎口一样,虎还没吃它,但有人却抢先抢走,这种局势是难以掌控的。
后来,“羊落虎口”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商业竞争 | 在这场商业竞争中,小公司如同羊落虎口,难有翻身之地。 |
家庭关系 | 她在家庭中总是被哥哥压制,仿佛羊落虎口一般。 |
国际关系 | 小国在大国之间周旋,常常如羊落虎口,难以自保。 |
四、总结
“羊落虎口”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弱势一方陷入强大对手控制下的危险局面。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战国策》,并随着历史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这个成语都能准确传达出一种无助和危机感。
通过了解其含义、出处及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丰富语言表达。